来源:ror平台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11 16:40:04 阅读量: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年以来,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整体有提升、局部有突破”工作基调,持续弘扬“勇闯先试 爱企如家 敢拼能赢”优良传统,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工作业绩取得新突破,企业未来的发展再添新动能,发展环境得到新提升,精神面貌呈现新气象,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贡献淮电力量。
围绕“整体有提升、局部有突破”工作基调,大力实施旗帜领航行动和奋进突破主题宣传,持续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奋进突破的发展形态趋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抓学习强党性,筑牢奋进突破“定盘星”。严格执行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采取“视频辅导”等形式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市县一体运用全文细学、以案促学、聚责深学的“三学”模式开展《条例》学习,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平台宣发。
抓融合强赋能,汇聚奋进突破“动力源”。策划实施“一个支部取得一项突破、一个党员解决一个问题”领航行动,树立实干争先的导向、营造奋进突破的氛围、构建比学赶超的机制。开展“党建+”项目策划、揭榜领题和项目申报,培育公司“党建+”精品项目3个,推动“皖电先锋党建+”特色载体落地见效,实施“皖美连心”先锋项目3个,《绿电点灯》先锋项目获评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铜奖。
抓传承强氛围,奏响奋进突破“最强音”。历时四个月建成淮电历史文化馆,充分展示“一部淮电史、半部皖电史”。以全国劳动模范汪敏、安徽省劳动模范翁东波为带头人,重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人才培育厚植土壤。突出主旋律、正能量、主阵地,开展“奋进·突破”主题宣传,实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通稿等央级媒体上稿28篇,安徽新闻联播上稿11篇。
坚持“两个至上”,聚力治本攻坚,聚焦大电网安全运作、明显问题治理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安全生产局面持续向好。
守护电网安全运作。聚焦风险主动防控,依托电网安全风险分析平台,分析研判并有效管控电网风险187项,实现了市县公司电网风险的全量线上管控。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完成了保护设施第三道防线信息接入工作,为第三道防线可观可测奠定基础。建立市县一体化输电集中监控体系,实现输电线路“三跨”和重要外破隐患点可视化覆盖,全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机械外破零跳闸。
狠抓明显问题治理。开展施工类外(分)包队伍能力全面核查。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开展现场督查273次,各级管理人员履行到岗到位监督1.42万次。严格违章记分应用,将5家施工队伍纳入“负面清单”。全方面开展“晚开工、早收工”专项治理,紧盯土建、抢修等薄弱领域和节假日等易发时段,通过“现场+远程+无人机”督查新模式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作业计划和现场管控水平。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将安全文化建设贯穿于“反三违、除五害”专项警示教育活动各环节,首次举办安全文化创意大赛暨安全知识竞赛,累计开展“安全大讲堂”“安全送培上门”17场、“实景化演练”13次。不断健全精益运维、精细巡检、靶向消缺、责任倒查工作体系,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安全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2,获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全力打造卓越供电服务体系,为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持续提供优质供电服务保障。
优化管理体系,让服务前端更强。先后完成市辖区3个供电分公司的设立及优化调整,以更扁平的组织构架、更清晰的管理流程有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优化工作量化积分制,实行“量化任务、按质分配、奖优罚劣、精准灌溉”,抓牢“人”这个重要的条件,充分调动基层站所员工工作积极性,省政府获得电力评议指标由末段提升至中上游水平。
做细班所管理,让服务水平更高。启动供电服务整体提升专项行动,班子成员到县公司、分公司督学,实现55个服务班所全覆盖。组织客户经理加入街道、社区、工业园等微信群2136个,着力提升供电服务响应速度,实际做到未诉先办,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强化数智赋能,让服务品质更优。加强政企协作和数据集成应用,实现“水电气讯”联合办、“刷脸办电”零证办、并联审批一链办、联合过户无感办、“企业开办+办电”集成办,全面实现政企系统功能贯通。结合AI技术,实现服务过程信息的自动采集、预警监测和闭环管控;应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各类负荷可监测率100%;实现已并网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控、可测、可调,数据变现成提升服务品质的又一重要生产力。
推动源网协调发展、主网加速提档、配网可靠性提升,为电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地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求实,推动源网协调发展。启动采煤沉陷区演变与新能源发展策略研究,推动政府对采煤沉陷区光伏资源进行科学预测和动态管理。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平圩电厂四期送出、凤台一体化送出、汤平线项重点项目按期核准,牵头完成首个“放权赋能”项目——皖东北500千伏外送通道加强工程预可研任务,为推动地区源网协调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求是,加速主网提档升级。500千伏戴楼变顺利投产、220千伏芦集变2号主变增容等重点工程按期投运、110千伏花家湖等3项输变电工程高效建成,一项项重点工程的开工和投运,有效解决新能源接网适应性、500千伏主干网枢纽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能源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求效,提升配网可靠水平。标准馈线座变电站负荷配网自动化一键转供功能建设。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新技术和“一所一机两飞手”的标准配置让配网精细化巡检提质增效;运抢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运维为主、抢修为辅”的理念落地生根;533个到户低电压台区得到一定效果治理,供电可靠性指标全省排名同比提升9个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深入践行习对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完善创新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完善布局,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取得新突破。立足地域特色和优势科技项目,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上下游价值链融合”的科学技术创新格局。成功研发兼具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基于该电池搭建的“兆瓦时级水系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电站”填补国内兆瓦时级水系钠离子储能应用空白,作为省内唯一电化学储能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加强合作,重要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展示新佳绩。围绕新能源储能、无人机巡检技术、量子通信等项目“抱团”创新,联合复旦大学、中科大、江苏理工建成公司首个科技项目实验室——水系钠离子联合实验室,致力形成核心工艺并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1项创新成果首次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广应用,1项“金点子”首次争取到皖电创新券进行孵化。1项成果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发明专利奖,1项成果获得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科学技术发明奖,均实现“零”的突破。
健全机制,科学技术创新队伍积蓄新动能。优化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体系,组建了由核心专家团队、创新工作室团队、科技攻关分队三个层面组成的矩阵式跨专业科技攻关团队。优化科学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明确了“谁承担,谁受益”的奖励原则,科技奖励金额同比提升15%。发明专利新授权23项,同比提升64%;发明专利新申请61项,同比提升74%,1项成果获得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七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